用抗生素不一定输液,吃药更好
病例:4岁的小患者咽喉肿痛,高烧39℃。化验结果显示白细胞超过10000,C反应蛋白超过10毫克,为细菌感染。家长希望能注射抗生素尽快退烧,胡皓夫仅开出口服抗生素,孩子很快烧退。
“如果化验发现有细菌感染表现,该用抗生素还是要用的。但并不就是要打针、输液,多数吃药就行。”胡皓夫说,“抗生素口服与打针效果一样,只是打针的起效速度快一些。但口服可以一日三次,打针总不方便一天去医院三次吧,所以口服的药力反到更持久一些。只要是不被胃酸破坏的抗生素,都可以口服。”
过去胡皓夫也爱打针。但1989年,他参加一个世卫组织的会。国外有专家提出,5岁以下孩子打针可能损伤坐骨神经,针眼处还容易感染,严重的会肌肉萎缩。从此以后,他就开始在治疗中实践不打针,效果照样很好。之后二十年中,为了给一位急性中毒的孩子紧急恢复循环,胡皓夫才给她用过一针。
但遇到严重细菌感染需大量使用抗生素时,胡皓夫也会果断让孩子输液。但他说,输液有很多弊端,比如容易出现发热、皮疹、过敏性休克等。输液还必须在医院进行,不仅患者麻烦,还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不到万不得以,他不会让孩子输液。
进门就叫“胡爷爷”的,没大问题
病例:一个体育老师的儿子,平时上房揭瓦,一天突然不起床,逗他也不动,结果是感染休克;一个铁路工人的女孩,非常听话,但有天晚上闹到父亲不耐烦,一气之下提前去上夜班,哪知下班回来才发现孩子已经快不行了。
“孩子难免生点小病,有些是可以不用送医院的,但有个前提,就是孩子精神好,只要发现孩子精神萎靡,就是平常说的‘打蔫’,不管发不发烧,都应该送医院检查一下。”胡皓夫说,“来我这里看病的孩子,不少我都认识。如果一进门就大声地叫我‘胡爷爷’,我就知道应该没大问题。但如果招呼也不打,话也不爱说,我会马上提高警惕。”
“孩子小,病了可能不会表达,但从他们的性情变化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就像平时活蹦乱跳的男孩突然安静下来了,平时温柔文静的女孩突然暴躁不安,这些都是疾病的征兆。”胡皓夫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吴润果 编辑:宋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