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医院”的产业良心
2010年07月09日 00:27 瞭望东方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医疗事业,是解决弊端的一个办法。而不少业外资本,也看好了这个有着巨大发展空间的市场。

以“不孕不育”专业医疗市场为例,数据表明,中国目前在这一市场的潜在医疗人口达4000万,并呈逐年上升之势,行业消费每年达数百亿元之巨。

利润的诱引使得竞争十分激烈。据统计,目前中国这一领域的上规模医院专科、专科门诊和专科医院有2500家,已进行大量广告投放的有新兴医院、长江医院、万豪医院、博爱医院、北亚医院等近10家,估计每年营业额都在数亿元。

民营北京右安门医院院长曹亚民承认,“对于民营医院来说,生存是第一位的。所以患者是我们时刻需要争取的资源,生存是我们每天要面对的压力。”而生存的重要指标便是门诊量。

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许多城市的民营医院经营上并不十分良好,原因还在于医院知名度小,而真正的危重病人还是愿意选择国有大医院。

因此,除了拼命做广告,经营小型的专科医院,就成为了不少民营企业选择的一种赢利模式,例如美容、男女性功能障碍、妇科、皮肤科、口腔科等,回报较快,但这往往也是患者投诉最多的领域。

这里还有更多的问题。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建华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一些资本看中的是,医院实际上仍是一种具有专营性质的特殊服务机构,这也便是它们进入时喜欢搞“捆绑式改制”、“戴红帽子”的道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资本往往有办法让某一级行政当局把自己列入医疗资源的主体之一。

他指出,目前卫生体制上仍存在诸多漏洞,使得资本在运营中可以“开源节流”,如利用医药不分家乱开大处方,利用价格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乱涨费用,聘用低素质医护人员、使用低质量设备和偷税漏税以节省开支。可以说,监管真空成就了资本的逐利之举。

医院的公共服务性质,“救死扶伤”的公益宗旨,也容易使患者丧失提防欺诈的警惕性,一些医院利用医患间在专业和信息上的不对等地位,赚取了不正当利润。

陆建华认为,目前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并存:一部分民办医院以提高技术、提升管理和服务来站稳脚跟,获得适当利益;另一部分医院则以准坑蒙拐骗的手法来获取暴利。

《中国医药报》一位资深记者曾长期从事揭露医疗骗子的报道,采访过的案例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总结经验时,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种医院的特点很明显,什么病治不好,它们专治什么病。这些医院的老板一般是靠卖假药起家,完成原始积累后,再注册一个正规的医院。以此为掩护,通过各种形式的广告,有的是街头小广告,有的是报纸杂志,部分有实力的做电视广告,换取门诊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转发到凤凰网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李晋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