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副部长张茅:医务人员不是医改的对象(图)
2010年12月01日 11:10 人民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资料照)

“十二五”期间:

●我国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继续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

●我国将继续推进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加大对卫生人才培养支持力度。

●到2015年,我国将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

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说,“十一五”期间,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但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群众的期盼、社会各界的关注,恰恰是改革的动力

记者:通过5年的努力,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否得到了缓解?

张茅:过去5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群众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特别是去年全面启动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率的提高,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减轻了群众的用药负担;城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加强,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移到基层,改善了医疗服务,控制了成本费用。

当然,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需要一个过程。群众的期盼、社会各界的关注,恰恰是改革的动力。我们将继续完善医改的具体措施,努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与经济的快速增长相比,卫生筹资水平仍然不高,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

记者:群众反映看病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医疗费的个人支付比例过高。“十二五”期间,这种状况能否有所改善?

张茅:“十一五”是中央财政投入卫生事业力度最大的时期。2009年与2005年相比,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从17.93%增加到 27.23%,社会卫生支出比重从29.87%增加到34.57%,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从52.21%下降到38.19%。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状况显著改善,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有所减轻,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有所提高。

但是,与经济的快速增长相比,卫生筹资水平仍然不高,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2007年,我国人均卫生总费用为233美元,在世界卫生组织193个成员国中仅排名第120位,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 4.36%,位居第149位。同时,我国卫生总费用结构不合理,居民自费比例仍然偏高,政府卫生支出仍然偏低。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确定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人人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白剑峰 编辑:宋扬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