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看病贵”现象调查:患者质疑医生开药多
2010年12月15日 10:48 人民网-人民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专家呼吁医生: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

医生有三件宝语言、药物、手术刀。仁爱沟通是融合医患关系、维护患者知情权、话语权的重要方面。再者,大多数病人得的是常见病,疑难杂症毕竟是少数。但是,现在有些医生看病是“只见设备不见人”,病人一来,就让做CT、核磁共振等高端检查。胡大一教授说,这是本末倒置。他介绍,一般来说,医生治病的程序应遵照“5指法”:“大拇指”第一,与病人沟通,问病史;“食指”第二,通过望触叩听来检查;“中指”第三,通过听诊器、心电图、胸片、血尿便常规检查;“无名指”第四,做超声波等无创伤性检查;“小拇指”第五,用高端仪器检查或创伤性检查。但现在本末倒置的现象普遍存在。医生缺乏人文关怀,不会或不愿意与病人沟通。

胡教授说,医生是个很特殊的职业,在看病时,如果能对患者多一些人文关怀,那么,病人的病痛会减轻很多甚至很快痊愈。他呼吁,医生要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

期待医改深化: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

胡大一强调,无论在哪个时期、哪个国家,医疗卫生事业都是公益性质的。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更应坚守这个方向,那就是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

沈雁英说,为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要不断发展医疗手段,而药品、技术、设备、就医场所等的更新,都需要加大投入。“学院型医院”的建立、医生的继续教育,也需要更多的财政投入。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中国的医生待遇要低1至2倍。因此,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国家在逐步降低医院准入门槛,吸引社会力量办医院,允许民营资本与外资进入医疗行业。相比民营医院与外资医院动辄百万的年薪,公立医院的薪资水平毫无竞争力,可能面临人才流失的危险。医学具有极高的“含金量”,医生需要终身学习,单靠精神鼓励很难支撑。为了13亿人民的利益,不能忽视600万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人人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刘建华 寇云鹏 编辑:宋扬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