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假装耳边会听到“砰、砰、砰”声音的人,分赴各大精神病院看病,结果无一例外地被误诊。
这个故事光听起来就有些“精神病”。在《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一书中,它被作者劳伦·斯莱特视为影响美国精神病学界发展历程的重大实验。
实验的发起者是斯坦福大学法学与心理学的荣誉教授罗森汉。1972年越战激战正酣之际,他发现自己的朋友们大多以精神疾病为借口,逃避征兵。
伪装症状似乎不难,但到底有多容易?
这个生性喜爱冒险的心理学家随即召集了8位友人,开始一场假扮精神病人的冒险之旅。
准备工作当然不能马虎,在正式行动前连续5天,他们不洗澡、不刮胡子、不刷牙,还积极训练如何才能不吃药:将胶囊及药丸塞入舌头下方的凹槽里,再转过头去,偷偷吐掉。
随后9人便在预定日期,各自前往选定的医院挂号就诊。他们约定的虚假症状是耳边一直有“砰、砰、砰”的声音。之所以刻意以这种无特殊意义的声音为症状,是因为当时的精神医学文献中,还未出现过这类案例。
他们还约定,一旦医生通知住院治疗,则立即恢复正常的状态。
很快,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所公立精神病院,医生浑然不知地踏入了罗森汉的圈套,在再三询问罗森汉的幻听状况后,医生将他引入了治疗房间。
按照设计,他慌忙告诉医生自己“没再听到那个声音了”,但为时已晚,医生将温度计塞进了他的嘴里,将黑色束带套在了他的手臂上。虽然血压正常、脉搏正常、体温正常,但医生还是在医疗卡上写下了“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几个字。
随后的日子更让人疯狂,他每天被迫固定3次“吞入”一把桃红色的药片。幸好大多数都吐掉了,偶尔才会紧张地吞下去。
他还被要求讲述自己生活中的快乐、满足、失望等经验。尽管只有幻听症状是虚构的,他还是被贴上了各式各样的标签,如“这位39岁的白人男性,长期以来对亲密关系抱有极度矛盾的感受”,“他自称有若干好友,但言谈间表露出对友谊的疑惑”。
住院期间,罗森汉勤写笔记,记录院中的经历,这被医护人员称为“书写行为”,即精神分裂症导致的某种偏执行为。
就在罗森汉几乎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有精神病”时,他被莫名其妙地宣布获准出院,就像当初他被迫入院一样突然。
出院后,罗森汉与散布各地的同伴碰面,发现有8人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唯一的例外者也被诊断为同样严重的“躁狂抑郁型精神病”,9人平均住院治疗19天,最长52天,最短7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林衍 编辑:闫昭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