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网络的名义表达或发泄?
2010年03月09日 11:29 凤凰网论坛 】 【打印共有评论0

女性偏向在性、爱与亲密关系方面表达自己

女性在历史上曾受压制,没有自己的声音,社会发展使得女性有可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的声音,而网络媒体的发达使女性开始有了较为自由的表达场所,她们偏向在性、爱与亲密关系方面表达自己。

为什么有的女性愿意在博客中表露自己很私人化的生活呢?我国学者胡泳曾发表过《比特城里的陌生人》一文,对于我们了解这种现象或有帮助。他在文中指出,在前现代文化中,面对面交往使人们的关系建立在地理的接近性上。但现代化城市出现之后,个人在城市里的生活以匿名为特征,人们遇到的主要都是陌生人。当社会由“熟人小区”向“陌生人社会”变迁时,我们也可以和陌生人达成感情上的亲密,互相表露感情而形成关联。这可能是芥末利用博客来表达自己私人情感生活的原因之一。在网上,人与人的交流以匿名为特征,因而在表达时就少有顾忌。“芥末”发博文,其实是利用网络这种虚拟空间进行自我表达,满足心理上的倾诉欲望,并从网络上的“陌生人”那里寻求一种情感沟通或支持。这也印证了一种观点:不论在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互动中,人们表露情感和隐私,暴露自己脆弱的一面,有一个目的即是为了达到与他人的联结,从而寻求解释和意义,或者避免孤独。

“芥末”把自己的婚姻经历写在博客上,对自己的缺点并没有多加掩饰,据说是为了“解剖”自我,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这背后有一个心理诉求——实现“本真性”。所谓“本真性”(authenticity),指的是人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诚实。“本真性”的实现来自于心理的觉醒:“成为你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向陌生人坦白内心最隐秘的想法,而不必为此感到内疚。与此相对应的另一个概念即“诚挚性”(sincerity),说的是个人在公开场合所表露的要与私下里感受到的一致,但不必把什么东西都拿出来公布。芥末利用互联网来表露自己的情感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在追求通向自我的“本真性”。

发博文同样存在表达的边界问题

据称是“芥末”前夫的“芥末纤夫”在网上开帖对芥末横加指责,并把自己“虐书”的经过以图片形式“直播”,足见这位前夫对“芥末”的愤恨。从伦理的角度而言,这件事涉及如何看待个人的边界与隐私权。

“芥末”发博文看似是一个单方面的表达,事实上也涉及网络虚拟的交流互动,那么自然会有一个界限与边界的问题,即公开的东西不单单涉及表达者自己。当这种表达涉及到两人或者两人上的时候,对互动关系的表达是否按一己之见就可以完成,是需要考量的。“芥末”在博客中表现的是她与丈夫两人的婚姻,可以说属于两个人的私生活,披露前应该事先征得对方的同意。现代社会讲求隐私权的尊重和知情同意原则,这要求人们在利用媒体表达自己时要把握好分寸,避免伤及他人。尤其是有些女性在表达时,为了寻求他人的情感支持,往往依照非此即彼的对抗性逻辑,从而激化了双方的矛盾,这是不可取的。从传统上看,“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一直被视为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第一准则。在西方,这一准则曾经又被称为“道德金律”。因此,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时候,如何避免采用自己都深恶痛绝的压制性的或者暴力性的语言和态势,需要我们所有人认真对待,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闫昭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0 (Ubuntu)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0 (Ubuntu)
博客论坛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0 (Ubuntu)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0.0 (Ubu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