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慢性咳嗽如何防治
2010年11月08日 17:25 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初冬慢性咳嗽如何防治(图片来源:资料图)

冬季呼吸道

疾病防治

古语云:“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随着降雨减少,空气越发干燥,此时人们最易患咳。

据不完全统计这类咳嗽约占呼吸科门诊病种的30%,若治不得法常迁延数月难愈,检查胸片等影像学无异常发现,医学上称慢性咳嗽。假如原有慢性咽喉炎、过敏性咳嗽病史者,此时更易出现干咳呛作,口咽鼻燥,唇干舌燥,咽喉干痒、或有痰梗咽喉、且越痒越咳;如原有过敏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史者,随着初冬凉风渐紧,也可出现晨起喷嚏连作,夜间呛咳不止,有时可出现喉间如有水鸡鸣声等表现。

中医认为当下时令慢性咳嗽主要与初冬寒冷干燥的气候影响所致。一旦患咳,应立即进行相应检测,明确病因,尤其注意不要忽视因鼻炎分泌物鼻后滴流咽喉刺激导致的咳嗽。临床观察,这类病人运用抗菌素、解痉药物、抗过敏药物疗效不显,而中医从祛风宣肺、化痰利咽、清燥润肺等方法治疗往往可以获得显著效果。

如属风邪袭肺咳嗽(表现咳嗽、咽痒、鼻塞为主要者),可用清代名医程钟龄的名方“止嗽散”(荆芥、桔梗、前胡、紫菀、百部、陈皮)加减治疗;

如属感寒久咳郁热者(表现咳嗽、鼻塞、怕风、咳吐粘痰、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者),可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华盖散”(麻黄、杏仁、苏子、陈皮、茯苓、甘草、桑白皮)加减治疗;

如属凉燥咳嗽(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头痛者),可用清代名医吴鞠通的名方“杏苏散”(苏叶、茯苓、前胡、桔梗、枳壳、半夏、甘草、生姜、橘皮、杏仁、大枣)加减治疗;、

如属风热咳嗽(表现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或黄、鼻流黄涕、口渴、恶风、舌苔薄黄者),可用清代《温病条辨》之名方“桑菊饮”(冬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大贝母、枇杷叶)加减治疗,偏燥者可选桑杏汤治疗;

而对于体虚咳嗽(易于感冒、怕风、反复咳嗽、咳痰、咽干、咽痛、体倦乏力、舌质淡、脉细等),可用《小儿药证直诀》之名方“补肺阿胶汤”(牛蒡子、前胡、生姜、橘皮、桑皮、阿胶、粳米等)加减治疗。

每日1剂,日服2次,一般1-2个疗程多可获效。

一旦咳嗽控制,即可采用补肺养肺、祛风润肺、益气防感的药方(如沙参六君汤、玉屏风散、桂枝人参汤等)熬制膏方调养预防,每次1-2匙,温开水冲服,日服2次,坚持服用1个冬季,实践证明:此类膏方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防感能力,达到预防咳嗽反复发作的作用。

对于既往有慢性咳嗽病史的人群还需注意生活起居的预防措施,初冬慢性燥咳尽可能少吃花椒、辣椒、韭菜、大蒜、葱、八角、茴香等辛辣食物、调味品以及火锅、油煎烤制等辛热食物,以免辛辣生燥致咳,如有过敏病史者螃蟹海鲜等也不宜食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人人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史锁芳 编辑:宋扬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