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对待灾难一样进行社会援助
“什么?又有人要跳楼?”5月17日,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富士康新闻发言人刘坤竟然接到了这样的电话。细问之后才知道,一位富士康女员工与同在该厂上班的丈夫吵架,其夫声称:“富士康那么多人跳楼,你也去跳楼吧!”
经过员工关爱中心的连续疏导,该女工的情绪逐渐平复,但留给人们的惊讶却远远没有平息。刘坤告诉记者,员工关爱中心每天都会接到很多员工的见面咨询和电话求助。
为了杜绝坠楼事件接二连三地出现,富士康从4月上旬开始“花钱买信息”,任何职工只要发现身边的同事情绪异常,便可通知心理医师或者部门主管。若情况属实,公司奖励200元,目前已经成功控制了30起类似事件。
“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自杀事件会对其他员工造成心理阴影,这种负面能量一旦流动起来,在一个以80后、90后为主要群体的人群中是很危险的。”长期从事社会心理咨询工作的孙淇老师说。
“自杀可能跟很多原因都有关,但一定是综合力量作用的结果”。孙淇认为,初到陌生的城市打工,工作压力大、身体出现状况,再碰到婚恋问题,在没有得到社会帮助的时候,那些沉淀下来的深层次的没有解决的问题就会跳出来,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即使只是一根稻草,力量也足以让人崩溃”。
专家们认为,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多起自杀事件,跟心理暗示有关。“有的时候,做了某件事,才发现自己已经受到了某种心理暗示。比如9连跳事件中的那名女子能够生还,是因为在跳下去的一瞬间突然后悔了,做出了自我保护措施……”
刘坤说:“新员工刚进厂没多久就出事,说明富士康对他们的人文主义关怀不够。近一两个月来,发生一连串突发事故,说明我们在管理上出现了问题。”
刘坤介绍,富士康也开始重视员工的心理异常波动,并为此展开了针对员工心理干预的措施。但是,仅有企业自身的心理援助体系是明显不够的。孙淇告诉记者,心理治疗领域一般都是以不求助不治疗为原则。因为只有当有人发出求助信号后,进行心理救助才有效。
深圳市社科院长乐正也告诉记者,富士康作为一个企业,很难承担社会、政府应尽的责任。富士康上班时可以管着你,下班后就不管了。在当下这种完全竞争社会下,必须明确,在发生这类事件中,第二责任主体是谁?
乐正认为,地震灾情发生后,马上有社会援助组织等社会资源介入,而且是在第一时间内。富士康发生跳楼事件后,还没有一个社会组织能够介入,实际上,整个社会对目前事件中的员工心理、生活的关注还存在很大的空白。政府应该出面委托一家专业的机构进行专题调研,或者另行安排一个独立的调查机构,对此进行专项调查,提出整改意见。
孙淇表示,事件发生后,她已经和几个同行商量过,如果有可能,他们愿意作为社会援助组织介入。
热点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董长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