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9点,77岁的孟振华老人用轮椅推着老伴,来到海淀区香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身体康复训练。孟老在作业疗法诊室做手部稳定性恢复,老伴在对面的物理疗法诊室做下肢行走训练。才3个月时间,孟老的右手已经由此前握笔都掉恢复到可以拿毛笔练习书法。
据了解,经过近几年的规范化改造,本市已成立3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2928个村卫生站,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针对老年病等开展集中康复治疗。
现状 “家庭医生”上门服务
“从前,是有什么病找什么科大夫看,现在,医生、护士免费上门检查身体状况,告诉你哪哪该预防了,自个儿心里有谱多了。”家住西城真武庙社区的王大妈在中心全科医生的指导下,近两年,高血压和腰腿疼病情稳定了许多。
据了解,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隶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中心副主任丁静告诉记者,1995年,复兴医院就率先开始尝试三级医院下社区,1996年,第一个社区医疗服务站成立。将三级医院的高精尖端医疗技术合理应用到对社区居民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之中。“对于全科医学在社区的探索,那时候算得上是雏形。”
现在,中心已为辖区内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每个社区都配备有对口负责的医师、护士,居民有需求可随时拨打电话得到上门服务。
中医按体质指导治疗
“您经常觉得上火、头痛、失眠,与您是偏阳体质有关,你平时得多吃清淡食物,饮食调节对您身体更好。”47岁的张阿姨告诉记者,从前只知道哪里有点不舒服就上医院开药,在双榆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能够根据个人体质,教你如何保健调养。“看来这病不能光靠吃药,多预防很重要。”
据了解,双榆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制前为海淀中医医院,属一级医院。2001年整体转制后,发挥中医特色,开始承担更多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中心负责人骞芳告诉记者,由于辖区居民上班族较多,按体质指导居民进行调节的中医疗法尚在试验阶段。许多居民依托药的观念较重,对这种饮食、运动治疗的方法并不十分接受,“中医更多讲究的是调养,健康的时候多注意保健,病也就没那么多了。”
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
外语听说营、乒乓球比赛、卡拉OK……在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室,这是精神病患者几乎每周都会开展的活动。
参加活动的这些精神病患者都是辖区居民,中心负责人彭大力介绍说,鉴于精神病患者大多内心自闭不愿出门,中心采用这种方式让他们走出家门,发掘他们各自的长处,“给大家教英语的老师就是其中的患者。”
彭大力告诉记者,去年6月,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选定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城市精神疾病患者社区康复试点站,并下派专业医师进行指导。
据了解,海淀区现登记在册的精神病患者共有370人,目前接受社区活动治疗的近30名患者是病情较稳定的一部分。经过半年尝试,这种社区精神康复既能减轻患者家庭负担、又能为政府节省费用的效果逐步凸显。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