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教育局日前出台了《合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意见》,不但要求城区学校建立指导中心,还要求每个学校至少有1~2名教师要参加市级以上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学生遇到问题有了相对专业的“开导员”固然是件好事,但是这个心理师能否真正让学生敞开心扉?学校会不会因为师资紧张而让老师身兼数职,导致心理咨询流于形式?
学生:匿名倾诉更容易接受
教育部门要求学校配置心理咨询师的初衷就是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但实际上面对心理咨询师,学生却是持保留意见的。合肥45中的宋阳告诉记者,除非负责咨询的人是自己很信任的老师,否则她是不愿意将一些私人的事情告诉他们的。“学习上感到压力,我或许会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如果是与同学闹矛盾,或者是一些自己不能对外说的困扰,如果是陌生的老师,肯定不好意思说出来。”
据了解,大多数学生遇到难题时更愿意向好朋友倾诉,尤其是情感上的一些困扰,究其原因在于害怕老师泄露自己的信息。合肥六中一位刘姓同学认为,中学生已经有了隐私意识,需要寻求心理咨询的肯定都是比较难办的事情,所以往往没有勇气直接面对或熟悉或陌生的老师。“我觉得以匿名的形式接受咨询效果会好一些,譬如打热线电话,或者通过网络QQ在上面解答,就会被更多的同学所接受。”
老师:当心理师易,当好难
根据要求,合肥的中小学原则上每校至少有1~2名教师要参加市级以上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这意味着虽然老师获得了资格证书,但很多人还要身兼其他教学工作,这就让人担心,老师们是否有足够的精力身兼数职?
在省城一知名高中担任心理咨询师的黄老师告诉记者,虽然自己从事心理咨询多年,但每年也就是高考前夕会有一些学生前来疏导心理。“大家总认为有了问题才会去找心理老师,这就让学生产生了错觉,去心理咨询室的都是有心理问题的,这就让学生望而却步。”由于平时与学生接触的不多,心理咨询老师也难以取得学生的信任。遇到问题时,学生很少想起走进咨询室的门。
记者随机采访了两所小学负责德育工作的老师,他们表示如果一位老师既要教学,又负责心理咨询,就会顾此失彼,只能把心理咨询当副业,再加上目前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注定了老师无法胜任心理咨询师的角色。
教育部门:咨询室与网络相“互补”
“校园心理咨询会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但毕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还是少数,遇到严重的情况还得依靠专业医院,因此校园心理咨询更多的是关注对全体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担忧,教育部门表示将在未来的实施中加以细化和考虑。
合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有关人士介绍说,合肥市不仅将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还筹备建立合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网,针对学生、教师及家长开展网上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网上咨询不再依靠校园咨询师的力量,而是聘请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安徽医科大学的专家参加。
不过对于大家担心的咨询流于形式,教育部门也表示不排除这个可能,毕竟学校对此的认识并不足,只能通过一些考核的手段督促其进行,譬如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教育教学整体督导检查中。(张晓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闫昭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