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种僵化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被剥夺了这种“成长的舞蹈”的权利,他们无法学习控制,因为有人定时喂食、换衣,孩子和照顾他们的人之间没有任何互动,快乐的婴儿变得哭哭啼啼。几个月之后,他们不哭了,变得沉默内向,成天盯着墙。起初,他们注意不到走近他们的人,后来就开始尖叫。他们的体重减轻,经常失眠,很容易被感染,很多孩子3岁前便夭折了。
当控制变得无望,绝望就开始了。如果我们的行为和反应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应,如果无法对世界施加任何影响,那么为什么还要自找烦恼呢?体验过无助的人很容易再次经历这种情形,这就是一种条件反射。
塞利格曼主张,无助感是我们习得的,所导致的压抑行为是连环式的。绝望无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丧失应对生活困境的动力,另一个显著特征是消极的思维定式,使得我们即使在局面得到扭转时,也很难真正认识到其重要价值。只要我们试图控制不可预知的局面,就会出现情绪上的焦虑,之后便会有沮丧,而当局面无法控制的时候便会放弃。
科学抗压:克服绝望(1)
生活中充满了变化,是否能够应对变化,决定了我们是随着环境成长还是被环境掌控,是创造性地行动还是绝望。心理学家苏珊娜·盖莱特博士及她的同事,包括萨尔瓦托·马蒂博士,针对两种极端行为的差异开展了里程碑式的研究,并于1979年发表了研究成果。在对面临公司财产清算压力的管理人员的研究中,那些据称具有“极强抗压能力”品质的人比抗压能力较差的人患病概率要小的多。三种增强抗压能力的因素是(它们都以字母C开头):投入(commitment)、控制(control)、挑战(challenge)。
投入是一种好奇心,是对生活的积极参与。随时出现的与人们相关的各种情况,以及周围的总体环境,都使得表现出投入品质的人对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到各种工作和关系当中,从不轻言放弃。如果出现分歧,他们会进行深入分析,而不是将之掩盖。他们有一种被称之为“总体目标性”的品质,激励他们在生活中、在各种关系和选择中寻求意义。投入的对立面是疏离——一种分离的状态,其极端例证是弃婴收容所里的那些孩子,他们与外部世界隔绝,缺乏与周围的人和环境交往的能力。不太极端的例子是那些每天都沿同一路线行走的人,他们对新事物熟视无睹。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都在呈现新面貌,投入即意味着我们有目的地投入到那些新生事物当中,而非将自己封闭并隔离。
控制是无助的反义词。借助控制,我们感觉能够对事物产生影响,伴随它的是积极行动的意愿,而非受制于环境。盖莱特博士曾对控制作过极其重要的解释,认为它不是幼稚的代名词,也不是要求永远受大众欢迎,更不是认为自己全知全能,总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相反,它是指一种更加成熟的理解,即通过实施盖莱特博士称之为“想象力、知识、技能和选择”的方法,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积极的改变。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健康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健康",独家策划注明不予转载的均不可转载,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闫昭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