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人性中都有阴暗的一面。 摄影 曹景荣
文 王月华
精神分析曾在美国盛行一时。二战爆发后,一群弗洛伊德的学术后裔(他们大多是犹太人)逃亡到美国,成功开创了精神分析的黄金时代。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逾三成的精神病医生接受过精神分析培训,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疗法占研究生课程的五成以上,而在大众心目中,精神病学就等同于精神分析。
然而,月满则亏,水满则盈,巅峰过后,精神分析在美国慢慢走向衰落,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一个纯粹的精神分析学家几乎不可能被选拔为教授;而到1990年,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疗法已无法在研究生课程中容身;精神分析的疗效受到广泛质疑,甚至有患者对此提起诉讼。
精神分析为什么会在美国衰落?且让我们翻开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精神病学史研究权威爱德华·肖特的《精神病学史——从收容院到百忧解》,一探究竟。
群体挣扎:精神分析师害怕疗效核查
肖特把精神分析衰落的内因归于它拒绝吸收神经科学的新发现,而这种不情愿直接来源于精神分析师内心的恐惧,他们害怕其疗法并证明是错误的。
肖特用美国精神分析师对疗效调查的强烈抵制来说明这种恐惧。1948年,美国精神分析协会就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准备收集资料,评估精神分析的疗效,但收集来的资料为数甚少,惹来的抱怨沸反盈天,可以说是一事无成。1957年,该委员会被解散,大量数据被遗失。1967年,协会彻底放弃了评估精神分析疗效的努力。
精神分析师们为什么这么害怕疗效核查呢?或许是外面的声音对他们太不利了。有第三方调查发现,精神分析的疗效并不比其他心理疗法更好,有时甚至更糟糕;也有心理学家声称,弗洛伊德的理论只是披着科学的外衣,却根本无法验证——既无法证明它正确,也无法证明它错误;有学者指责精神分析师用随笔和轶事来代替临床数据。长期以来,精神分析师们都没得出客观的疗效数据,不敢直面质疑,反而做起了鸵鸟,将脑袋埋进沙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闫昭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