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许多人都看过《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吧?虽然讲的是美国的故事,但是我们还是时不时的谈起,津津乐道。前两天老婆就谈起过这部电影,问我是否看过。当然看过,不过那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大概是上大学的时候,现在许多情节都已经很模糊了。但是——我没忘了这个“但是”,就像许多人谈起这部电影时所说的一样——看电影时的震撼,还记得很清楚。对于这种震撼感,许多看过电影的人都能说上两句吧?当然,如果说不上来,像我一样,只说一个“震撼”,也有人会觉得你不俗。
可是,不俗又怎样?
在之前的评中评中,我提到小时候在老家经常看到的一个精神病人,英兰(音)。除了她之外,还有其他的精神病人,经常在大街上看到他们。穿著破烂,经常在垃圾堆边上转悠,捡拾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有时人们会逗他们:“小明,又捡到什么宝贝了?”也时不时的会看到他们的父母,不知道他们在哪儿,于是满大街的找他们。人们好像见到过,但是不记得在那里见到了。后来,那个叫做英兰的疯女子,终于走丢了,再也没见过她。
我就是那些曾经跟在他们后面喊“傻英兰”的人之一。当我大学毕业之后的某一天,回到老家,忽然想起来问她。母亲说她早就走丢了。从此再也没见过她。
再次想起这些,是因为中央综治委委员、卫生部副部长尹力近日的言论,他说,全国将改扩建550家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提高对重性精神病人的救治能力,改善就医环境,全面加强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尹部长说,最近,一些地方时有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
对于同一条新闻,不同人产生了不同的解读。李坚想到那些经常无故“被精神病”的人们,那些因为上访而被关到精神病院的人们。他说“而精神病院的扩建,显然就意味着更多的精神病患者被治疗,这在客观上无疑等于增大了我们“被精神病”的可能。”这并非故作惊人之语,因为现在来说,公权力、医生、甚至家属,都能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精神病。尤其是当公权力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的时候,“精神病”很可能成为一种可以被利用的工具。刘渠景在他的评论中提到过一个“斯大林定律”,很简单:所谓斯大林定律,即“持不同意见者则等于精神病患者”。在斯大林统治时期的苏联,成千上万的异见人士被送到精神病院接受“强制治疗”。
但是,当我想起我家乡的那些整天在大街乱走乱跑的精神病人,想到那个被警察击毙的男子,想到那个被称为“精神病人”的杀人犯。我实在觉得我们现在对精神的治疗投入太少。一个很简单的数据对比:尹部长说,全国已为90万名重性精神病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但是,根据凤凰周刊的报道,2009年1月4日,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数据称,大陆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该中心的数据显示,全国至少有5600万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尚未接受过任何有关的医疗服务。90万对一亿人,或者90万对5600万,我们到底还差多少?更重要的是,对这种差距,我们又在乎多少?
当我们看《飞越疯人院》,为其中人们遭受的待遇唏嘘不已,感到震惊时,有多少人会想过,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我们该怎么看待他们?我们又该怎么帮助他们?怎样才能算是更好的解决出路?就像开始时我提到的小明和英兰一样,他们对任何人都没有害处,那是让他们的父母继续监管,还是把国家当成他们的监管人?
老实说,我也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但是我想,问题不在于最终的答案如何,而是我们是否真的关注这些问题,关注这些人?刚才和远文聊这个话题,他想起了之前那个叫做刘和章的精神病人,他杀了自己的养女,并放到了锅里煮。当我们关注到这些人的时候,惨案是否能够避免?当我们关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才能慢慢的找到答案。
话题谈到这里,我实在谈不下去了。要知道,何止我们不在乎那些和自己无关的精神病人,我们很多事情都不太在乎。包括再次被十年砍柴提及的传销。我们对他们了解太少,但是我们又认为,了解这些就足够了。我们觉得知道了是精神病人就应该去医院就足够了;我们以为,那些精神病人和自己无关;我们觉得,他们是不适合这个社会生存的垃圾。我们觉得我们知道了传销违法就足够了;我们觉得那些还相信传销的人们就是傻子;我们以为自己只要不相信一夜暴富,就可以免受传销的诱惑了……
可是,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吗?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健康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健康",独家策划注明不予转载的均不可转载,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闫昭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