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达标难与太晚使用胰岛素及胰岛素注射不规范有关(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糖尿病是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治疗目的在于控制血糖使其达标。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肖正华教授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2007年新版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的达标标准,广州地区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比例仅为20%左右。“为什么血糖那么难达标?这和患者缺乏相关知识有关,最显著的是很多病人抗拒使用胰岛素,中国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普遍都太晚了。”
监测血糖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是种慢性的终身疾病,目前临床上还不能完全治愈。糖尿病治疗的目的是使血糖达标。根据2007年新版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金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小于6.5%才能算是血糖控制达标。
一般患者往往爱用空腹血糖或非空腹血糖来衡量血糖水平,但这两者只能反映出即时的血糖水平。但糖化血红蛋白却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患者近两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成为衡量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且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医生建议,在糖尿病治疗初期,每三个月应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之后每半年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需到医院抽血检测,每次费用约80元,目前已入医保。
血糖控制不达标
增加并发症风险
“遗憾的是,中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不乐观。所有患者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可以做到血糖控制达标,即将HbA1c控制到小于6.5%的范围。而广州患者中成功达标的人不到四分之一。”肖正华说,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医的糖尿病患者中治疗达标的比例为20%左右,据他了解广州地区其他医院也差不多这个水平。
如果血糖控制不达标,意味着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会升高。据了解,如果HbA1c>9%就表示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由于血糖控制不达标,每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死亡病例超过300万人。
从经济角度来说,如果血糖控制不达标,病人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用于治疗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据一项调查表明,糖尿病患者花费的总费用中有81%的费用花在治疗并发症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卢文洁 编辑:宋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