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专家义诊”免费送药上门 多名老人上当受骗
2010年12月27日 15:38 《北京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揭示】

送药上门为躲避执法检查

记者参加的是和石阿姨同样的"义诊",但地点不同。记者拨通了丰台药监局的电话咨询,在仔细听了记者反映的问题后,工作人员上网检索后说,义诊方销售的药品确实是有国药准字的非处方药,有案可查,但消费者购药收据上盖红章的义诊单位名称,在经过核准的医疗机构中找不到。

药监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曾经接到过对类似"义诊"的群众举报并多次到现场检查,但是,这些"义诊"活动都不在现场卖药,而是与患者约定时间,私下交易,具有隐蔽性,因此很难处理。除非找到"义诊"现场卖药的证据,或者下一次举办活动的地点,否则无法受理举报。

"义诊"为什么

不停变换场所

一连几天,石阿姨仔细回忆参加"义诊"的全部过程,她发现自己压根儿没弄清举办"义诊"的具体地点,因为组织者从来不说明"义诊"地点,而是通过车接车送的办法,这种做法更容易让老人们感到"体贴"。

记者以家中老人的名义报名参加的"义诊"活动,一直被告知"时间、地点都还没确定,到时候会派车到小区门口接您。"直到"义诊"举办前一天夜里9点多,义诊方的人员才打来电话通知车接的时间。

记者发现,这类"义诊"活动经常变换地点,基本上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就连工作人员的手机号码也常会更新。石阿姨在参加"义诊"后一个多月,又从家中邮箱里找到了文字内容完全相同的"小广告",唯一不同的是:广告上的联系电话换了新号码。

【揭示】

发生纠纷找不到被诉方

王先生曾在某保健公司当过"义诊"医生,他说"义诊"里名堂很多,不仅卖药,还推销保健品。按规定,保健品不得宣传疗效,但很多类似"义诊"活动却能避开有关管理部门的监管,在"义诊"时夸大疗效。他告诉记者,比如会向老年患者强调用的是国际先进仪器,使用免费,如果在大医院检查一次至少要花费几百元等等。承诺免费赠药、先用后买,目的也是为了打消老年人的戒备心理,最终将药品、保健品等推销出去。等老人真要购买时,会被告知要达到理想的疗效,必须保证较长的用药期,而这些药品都不便宜。

记者听一些老年人反映,当他们服用2-3个疗程后依然不见效果时,再想找后账却寻不到对方人影了,留下的电话有的竟是私人住宅电话。

据北京市消协和工商部门有关人员介绍,在调解投诉时,双方必须都能找到。一方找不到就意味着调解失败。而受理举报更需要明确被诉方,比如公司名称、地址、联系电话,以及有正式的收款发票等凭证。如果仅是一个流动的无地址的"行动组织",既没有注册,也没有正规发票,举报就有一定困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李晋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