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免费检查,又是赠送试用品,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亲热地搀扶老人们进进出出,耐心讲解眼睛的保养常识,还不时提示所推荐的药品能在药监局网站查到批准文号......这是近日六里桥某大厦内一次"义诊"活动的场景。记者扮作患者从旁观察,发现在看似合情、合理、合法的"义诊"中,一些老人不再心存戒备,愿意拿数千元"花钱买健康"。
"义诊",顾名思义是为群众提供医疗、预防、保健等咨询服务的非商业性社会公益活动。但记者见到的这类"义诊"不会大张旗鼓地广而告知,而是通过向居民住宅信箱里投递通知,以一对一的联系方式,确定目标患者,最终达到盈利目的。
没人能统计出这类"义诊"每天究竟有多少,但肯定每天都在发生......
"义诊"为什么专盯老年人
石阿姨是在自家信箱里看到"义诊"广告后,最终成了被"义诊"的患者。她告诉记者,开始曾将信将疑地打电话咨询过一次,之后便有固定的人与她联系,问她的年龄、病情,然后让她等待通知,说会派车接她参加"义诊"。
这是一个有关眼科疾病的"义诊",当记者试图参加时却颇费了一番周折。"义诊"组织方坚持说他们只针对老年人,必须由老人亲自参加。经过近两周被反复调查认证和盘问、登记后,记者终于以"临时代替家中老人看病"的借口,被允许参加。
会议室里坐满了前来"义诊"的老人。
讲座是"义诊"的第一个环节。主讲人用了将近一个小时,介绍老年人常见的眼科疾病和白内障从初发期到成熟期的种种症状,并不时引用数据,强调白内障手术复发率最高可达80%的严重后果。配合讲座,现场还播放了一期央视《焦点访谈》节目,10名患者做完白内障手术后,有9人最终失明。画面让人心惊肉跳,只见患者一只眼的眼皮被拉扯固定,露出眼球,手术刀在眼球中"切割",混浊的血液和体液从眼球里溢出,看到这里,"义诊"现场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主讲人滔滔不绝,但话题已经转到了一种药品,他以医学专家的名义向台下老人推荐,告诉他们:吃了这种药,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不至于发展到要靠手术治疗的程度。
据记者事后查明,央视这期《焦点访谈》的题目是《安徽宿州眼球医疗事件调查实录》,披露的是宿州市立医院管理混乱,与非医疗机构违法违规合作,严重违反诊疗技术规范,从而引起的一起严重的医源性感染事故。
这段张冠李戴的"教材",参加"义诊"的老人们并不知道。
经受一番感官刺激后,连记者自己都会本能地作出选择:千万别上手术台!应该用更好的方法治疗眼病。而"更好的方法",或许就是他们推荐的这种药。
事后,记者向解放军总医院一位眼科专家咨询,他说,从临床实践和国内外文献资料来看,"尚没有发现对白内障特别有效的药物",药物确实可以延缓发病周期,但"义诊"中所讲的"白内障手术复发率可达80%",肯定是夸张,也是心理暗示。在临床中,中老年人做这种手术很少复发,即使复发也能治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李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