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专家义诊”免费送药上门 多名老人上当受骗
2010年12月27日 15:38 《北京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义诊"纠纷

为什么难投诉

据记者查询,近日参加的这次"义诊"卖给老年人的治眼病药品,每一大盒498元。同样品牌、规格的药,在百姓大药房标价398元,而一些有相同用途的药品,价格低的只有几十元。

觉得上当的石阿姨想投诉举报,她把生产厂商、工商12315等电话打了一圈儿,但没有一个单位受理此事。

不得已,石阿姨把情况跟孩子说了,"我女儿把药拿出来,这时我才仔细看了药品的说明书,主要成份只有两种:珍珠层粉和葡萄酸锌,价格贵得没有道理。"

【揭示】

投诉难显露监管空白

记者决定帮助石阿姨继续"举报",结果发现举报这类"义诊"真的挺难。

——工商部门说,"诊疗"活动归卫生局管;如果卖药,应该归药监局管理。工商部门只能查处其是否具有"营业执照"。

由于"义诊"活动地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消费者找不到投诉主体,无法确认其是否无照,因此工商部门也无法受理。

——12320北京市公共卫生热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事你打110报警吧。"

——卫生局答复:"你举报的义诊机构不是医院,不归卫生局管。"

据记者了解,正规义诊和医疗咨询一般只能在医疗机构内进行,特殊情况需要有关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备案。根据卫生局制定的《医疗机构义诊活动办理须知》,想"举报"义诊问题,必须具备两个前提,即必须是本市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必须是经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批准开展的义诊活动。

就是说,经过批准、备案的义诊由卫生局监管,而很多没有获得许可和备案的"义诊",则很难监管。

记者试图向价格主管部门投诉。但分别查询了国家发改委和北京市发改委的"药品定价目录"后,记者确认,这次"义诊"所售的药品不在"政府指导价"名单中,药品销售厂商是可以自主定价的。

此类"义诊"的组织者似乎早已摸清了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的一道道"缝隙",让消费者既无法找到他们明显违规的证据,事后追究责任也没那么容易。

说起看病的经历,石阿姨就很懊恼:"我被孩子狠狠地批评了,这我服气。将近6000元买了这些'神奇疗效'的药,只能认倒霉。可是想到这些人每天仍在忽悠甚至坑蒙老年人,我真生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李晋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