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艾滋病歧视,不仅要在科学上普及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更要从社会道德层面为艾滋病“驱魅”
第二十二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前,我国发布首份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歧视状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的一组数字令人关注:在知晓感染者身份后,1/4的医务工作者、超过1/3的政府官员和教师持有负面和歧视态度。
也就是在前些天,广西南宁一名罹患艾滋病的男子因行窃被打死,没想到全村1000多位村民联名具状向检察官“求情”,他们认为打死艾滋病患者的嫌犯是“为民除害”。
如果说村民对艾滋病的歧视尚属于“无知”的话,那么,医生、官员、教师,他们应该更清楚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但为何歧视和偏见仍是不少人的“迷思”呢?
或许一位心理学家的回答点明了实质:歧视不仅仅源自知识的缺位,更源自疾病背后的道德指向。
我们的传统文化太容易给予艾滋病道德歧视。一个人一旦被他人得知感染艾滋病病毒,立刻会遭到行为不检点的质疑。而这种歧视所带来的“病耻感”已成为歧视艾滋病的重要推手:
因避讳“艾滋病”三字,北京某知名传染病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去年更名为“皮肤性病门诊”,其实根本不看皮肤病;而刚刚开始试营业的大理男同性恋酒吧,也在舆论的压力下未能正式开张……
这种带有道德成分的歧视,极大地迟滞了艾滋病的防治。由于歧视,许多高危性行为者不愿接受病毒检测,致使约60%的患者未被发现,这无疑增加了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风险;由于歧视,许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活困难,而一旦失去生活来源,部分人极易从事传播艾滋病病毒的职业;由于歧视,同性恋群体不愿公开身份,许多人迫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与异性恋人群结婚,增加了他们感染和传播性病艾滋病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李晓宏 编辑:宋扬
|























解放军王牌战机出海护海权
成飞研发解放军五代战机
中共史上最危险叛徒顾顺章
张国焘叛党最后是何下场
苏紫紫上锵锵三人行聊裸模
周立波富婆新娘婚史曝光
的哥坐视少女车内遭强奸
明星糜烂派对豪放令人咋舌
盘点:从军演看解放军军力
俄罗斯尖端武器所剩无几?
孙立人亲上阵与林彪对决
蒋介石为何十年后对日宣战
歼20主要针对印俄造的T50
东风21反舰导弹逼退美航母
华国锋为何敢抓毛泽东遗孀
朝鲜“三代世袭”的背后
是真是假 印度瑜伽飞行术
文涛:小学见过女老师裸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