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呼吸心生活:突破心灵陷阱学习顺其自然
2010年07月23日 16:42 凤凰网健康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突破心灵陷阱己所不欲

我们在第四章讲到的另外一种欲望是希望避免我们所不欲。每个人的脑子都是一口大锅,里面沸腾的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痛苦经历,由于每个人的独特性,那些翻滚至表面的假想灾难也会有所不同。对于某个人来说,最大的恐惧可能是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而对另一个人来说,他的灾难可能是失业。极端一点来说,这些焦虑都足以让人失去所有能力。

当我的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我母亲总是回忆起大约50年前关于查尔斯·林白家小孩的一起绑架案。当时,我祖父失眠了几个星期,总觉得有人会拐骗我哥哥——他的长孙,因此极度不安。最终,他给我父母家所有的窗子都上了锁。很多时候,自我恐吓不会变成现实,但也不会让我们停止忧虑。那位写茶包格言的圣贤道出了部分真谛:“忧虑是你为债务提前支付的利息。”很多情况下,这些债务永无到期之日。

突破心灵陷阱心灵陷阱(1)

自我企图通过解释我们感到疼痛的原因使我们免受煎熬,它将世界分为好坏两种,很自然地将痛苦的事件与不好的事物联系起来。它首先会检视关于我们、关于我们一生所在的世界的负面评价,自我不会去探究眼前的情形,相反,它会选择一种最熟悉的解决方式:一种毫无依据的观点。心灵将这些负面想法锻造成心灵陷阱,就像心灵的藩篱,将我们和关于生活的正确看法分隔开来。没有了清晰的思考,我们就无法认识,没有了认识,就没有了选择。最后,我们只能痛苦,无法获得自由。

极度痛苦仅仅是我们听任思想陷入心灵陷阱所付出的部分代价。有一些陷阱,尤其当它们与我们消极的个人生活、理想的破灭、沮丧等联系起来时,会加剧我们身体的脆弱,增加患病的可能。

你可能还记得第一章中讲过的无助绝望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马丁·塞利格曼是积极心理*动的创始人,著述颇丰,有《教孩子学习乐观》和《学习乐观,乐观学习》等。他的很多实验表明,当大多数人长期身处感觉无法控制的情形时,内心会充满绝望无助,这种感觉常常超出具体事件本身的程度。塞利格曼和他的合作者们在实验中发现,如果首先使受试者无法降低噪音水平,到后来即使他们原本有能力,也有大约2/3的人不能调整过分刺耳的噪音,他们相信自己是无助的,无能为力的。

塞利格曼非常关注他的受试者对于不悦体验的想法,他发现他的受试群体可以分为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那些悲观主义者会变得无助绝望。对于想要逃避的悲观思想主要围绕三种态度打转(并且,都代表了心灵陷阱):悲观主义者会将事情个人化(personal),往往因为不利情况的出现而责备自己;他们会将这些情况冠以永久化(permanent)的标签,认为它们会无限延长;并且,他们会得出自己无能为力的结论,即他们的无助被扩大化了(pervasive)。

当一个悲观主义者的车在雪天打滑与校车相撞,他会这样想这件事:“我是一个如此蹩脚的司机(个人化),我永远也学不会安全驾驶的诀窍(永久化),每次我想尝试新东西的时候都会搞砸(扩大化)。”

相反,乐观主义者可能会归咎于雪天路太滑,也可能责怪另一个司机,或能见度太差。虽然他也会承担自己的责任,但不会接受指责,更不会从这件事出发认为自己永远学不会安全驾驶(“我才是一个新手,新手总会有撞坏挡泥板的时候。在更加熟练之前,我必须更加小心一点”)。最重要的是,乐观主义者不会认为这次事故意味着他永远只会把事情搞糟。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健康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健康",独家策划注明不予转载的均不可转载,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到人人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闫昭遐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