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人类的健康和长寿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环境,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60%取决于自己建立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习惯。所以,遗传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第1部分 人的预期寿命
专家们推测人的预期寿命应该是120~150岁。这种推测是根据人的遗传基因特点推标出来的。
目前世界上的百岁老人很罕见(我们青岛市八百万人口中百岁老人624人),这是由于人的生存环境还不是十分适合;灾害、疾病、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社会因素、遗传倾向、心理状态和精神行为因素等时刻都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根据全国19个点的调查结果来看,在心血管疾病的死因分析中,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已成为与死亡有关的首要因素。所以,健康和长寿的秘诀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如果没有病,人人都应该健康100岁。可现实情况是:本应平均活到120岁,却70岁就走了。本应该70、80、90岁都很健康,可好多人20-30岁就患上了高血压病,40岁就长了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50多岁就长了冠心病,60就长了心肌梗死、脑血栓或脑出血。
这些人的发病年龄整整提前了50年,寿命也缩短了50年。现在提前得病,提前残废,提前死亡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因为没有条件去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而是因为自己不重视自己的健康。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中老年人是心血管病的高发人群,大约70%~90%以上的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症、心功能不全等,都是发生在40岁以后的人群中。所以,中老年人群是心血管病预防的重点对象。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达到预期寿命
专家曾指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5种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焦虑、抑郁、A型性格、社会孤立及慢性生活应激。
慢性生活应激包括:吸烟、酗酒、持久而紧张的高负荷工作和生活节奏、心理障碍(焦虑、忧郁)等。
这些影响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精神因素的影响
人是感情动物,有喜、怒、哀、悲、思、惊、恐等七种情感。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增进健康,而不良的心理变化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中就有“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的记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看到有人大怒之后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现象;有的老两口中的一位去世后,另一位也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随即死亡。人在愤怒时,常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忧郁时食欲不振,睡眠不宁;焦虑时坐卧不宁,辗转不安;兴奋时面色潮红,呼吸加快;惊恐时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这些不良心态无不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
人的心理活动是大脑高级神经中枢所特有的活动,长期的不良精神刺激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内分泌和免疫系统。
内分泌功能调节失常,可诱发血管痉挛或血管破裂,从而发生心肌梗死、猝死,胃粘膜应激性溃疡和急性脑血管病等。
免疫系统功能失常后,人体监控和清除有害代谢产物或异常细胞的能力下降,不仅使人体各器官功能下降,而且人体的抵抗力下降,促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宋文宣 编辑:李晋
|